标准解读:JBT 14979-2025《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检验》
JB/T 14979-2025《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检验》标准解读
2025年5月9日,工信部2025年第7号公告,批准发布1128项行业标准,其中由东睦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行业标准《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检验》,标准编号JB/T 14978-2025,于2025年11月1日实施。
标准制定的背景
粉末冶金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技术,对汽车、航空航天、制造业等诸多领域都极为关键。近年来,汽车制造领域对粉末冶金零件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汽车底盘中有减震器零件、导向器、活塞和底阀座;制动系统中有ABS传感器、刹车片等;泵类零件主要有燃油泵、机油泵和变速器泵中关键零部件;发动机中有导管、座圈、连杆、轴承座、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关键零部件和排气管支座等;变速器中有同步器齿毂和行星齿轮架等零件。
热处理是粉末冶金零件生产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烧结铁基汽车零件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强度及耐磨性等。金相检验作为热处理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直接反映了粉末冶金零件的最终质量,为零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提供保障。
中国已成为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国,但目前粉末冶金零件的检验,特别是热处理金相检验缺乏统一标准。因粉末冶金零件的特殊性,其热处理金相检验不能完全照搬钢件标准,测定区域或测量点位置的差异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同,进而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判定。企业标准不统一,既不利于粉末冶金企业提升热处理技术水平,也制约了中国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在此背景下,提出研制《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检验》行业标准。
标准的主要内容
JB/T 14978-2025《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检验》描述了烧结铁基零件的金相检验方法,并提供相应参考图谱以供对照。标准适用于以铁为主要组元的烧结零件的孔隙、缺陷及金相显微组织的检验活动。
标准主要分为3部分:样品制备、金相观查和参考图谱。
标准从样品的取样、清洁、镶嵌、研磨、抛光、侵蚀到金相观察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细致的描述。
样品制备是金相检验的关键一步,只有对其进行统一规范、清晰规定,才能保证后序检验结果的精确和一致。标准提供的烧结铁基零件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能够显示真实的孔隙形貌,并避免孔隙中的油污和润滑剂对检验结果产生影;标准的附录A采用表格方式列出了不同浸蚀剂所适用的材料体系、所显示的金相组织以及浸蚀步骤,便于操作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金相观察分别在未侵蚀和侵蚀状态下进行。
标准规定未侵蚀状态下观察:孔隙打开情况,孔隙率,孔隙形态,烧结颈,夹杂物,机加工助剂,游离铜,游离石墨,氧化物等。观察时从低倍到高倍逐步进行。
标准规定侵蚀状态下观察金相显微组织和晶界,推荐了侵蚀剂并规定了具体的侵蚀方法及注意事项。
标准对组织观察采用的显微镜倍数进行了推荐:
1)
未侵蚀状态可采用100倍的放大倍数,如评定孔隙级别和密度分布等。
2)对密度较高,孔隙较小,或者观察孔隙中包含的游离石墨,100倍下较难观察,可采用200倍或更大的放大倍数。
3)
观察不锈钢等材料中易氧化元素形成的微小氧化物可采用更高的放大倍数,例如500倍或更大的放大倍数。
4)
烧结态的金相显微组织可采用200倍或更大的放大倍数。
5)
烧结硬化及热处理样品的显微组织可采用200倍或更大的放大倍数。
6)
供需双方可以商定其他放大倍数。
6)参考图谱涵盖烧结铁基零件常用材料的显微组织,并标明了热处理工艺。
烧结铁基零件的密度、化学成分以及处理工艺对金相检验有较大的影响。
标准的附录B-P提供了典型烧结铁基零件的金相图谱,包括常见烧结铁基零件的孔隙结构、烧结态和热处理态显微组织,烧结铁基零件的典型缺陷以及烧结铁基零件的表面处理层等图谱,为判断烧结铁基零件的显微组织提供参考。图谱中铁基粉末冶金的材料代号大部分根据GB/T 19076的规范确定,金属注射成形的材料代号根据GB/T 38981的规范确定。有部分金相显微组织未标明材料代号的,在下方标注了材料成分和制备工艺,便于使用者参考。
标准实施意义
金相组织影响零件的性能,热处理主要是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在生产过程中监控金相组织,零件失效后进行失效分析,金相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手段。标准填补了该类零件在结构和组织检验行业标准的空白,为国内粉末冶金企业和粉末冶金零件用户提供切实可行的统一检验规范和参考组织,有利于企业间产品质量的比较,有利于贸易的公平性。附录中的金相图谱还可作为行业企业的实用工具书。